今日論衡
  之世相評彈
  □周雲
  日前,有記者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顧海兵教授,就院士退休、退出制度、院士待遇、院士兼職等方面制度的建設和改革進行分析。顧海兵認為,院士應該是一種終身的榮譽,不應該存在退休或退出,但“有院士稱號的教授”可以退休。對其享有的副部級待遇,應當予以取消。關於院士的兼職,顧海兵認為,院士不應該兼任實職,在其精力允許的範圍內,可以有多個虛職,而虛職的數量裝潢該由所在單位規定。(昨日《京華時報》)
  我基本認同顧海兵教授的各項主張,不過關於退出和退休,我還是有一點小小的異議。假如張曙光當選了院士,現在同樣當鋪東窗事發,他的院士資格要不要保留呢?我想答案不言而喻。退出制度,還是應該存在,作為一種懲戒性的措施,適用於那些有學術不端以及其他方面不適當行為(比如觸犯刑律)的院士。出了問題就退出,這應當成為一條鐵律。
  關於院士制度,我覺得最大的問題還不是目前輿論集中關註的副部級一類的個人待遇問題。換句話說,目前的院士制度對於學術發展、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最為不利影響的,不是院士個人的待遇太高了,當然這也是整合負債嚴重的問題,需要大力革除。但僅僅把問題聚焦於此,恐怕院士制度的改革,只能浮之於錶面。
  那麼院士制度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是院士的學術權力不規範的問題。所謂學術權力,就是支配學術資源的能力。現實的情況是,院士的學術權力過大,且使用不規範。因此院士制度的改革,更應該著襯衫眼於規範院士的學術權力。
  院士作為各學術領域的佼佼者,自然有比普通學者大得多的學術影響。這種學術影響很容易就會轉化為學術權力,在學術資源的分配中占有重要地位,發揮重要作用。目前我國的學術資源,主體部分仍然來自政府,並且隨著政府財力的不斷增強,政府資助學術研究的力度越來越大。在這些學術資源的分配裝潢上,政府相關部門仍然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這就是人們詬病的“官本位”、“行政化”,這也就是某些大學教授為什麼要行賄官員的原因。
  但我們也要看到,至少在形式上、程序上,學術資源的分配仍然操之於學術共同體,不誇張地說,基本上所有來自政府的學術資源的分配,都是由專門組成的專家委員會決定的。政府官員要影響結果,也是需要通過專家來實現。這是一種微妙的關係。積極地來看,這有助於學術權力回歸學術共同體,從而學術評價以及相應的資源分配更為合理。院士作為學術共同體中最有影響力的一個群體,在學術資源的分配中,理應遵循學術操守,以純粹的學術標準為依據,從而引導學術研究良性運行。
  但問題就出在這裡,一部分院士在這方面沒有帶好頭。在學術資源的分配中,部分院士並沒有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首先是給自己攫取了過多的資源,其次就是過多地照顧了利益相關的單位和個人。院士為什麼兼職過多?顯然是相關單位希望院士幫助他們拿到更多的資源。而院士所參與分配的資源,恰恰又是一些重大的、能夠起到重要引導作用的那一部分,因此對整個學術界的風氣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也由於學術界自身的“不爭氣”,“官本位”、“行政化”,也就愈加揮之不去。如果院士們能利用自己的“副部級”的地位,以公平、公正的態度分配學術資源,捍衛學術尊嚴,那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形呢?院士制度的改革,重點應該在哪裡?實在是無須再多說了。
  (作者是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周雲  (原標題:院士制度最大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k94xklgb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